•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
  •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园快讯 >> 正文
    #“十大”评选活动 # 候选人之范长江新闻学院罗丹老师
        来源:范长江新闻学院   作者:   查看:

    事迹资料

    范长江新闻学院--罗丹副教授

    罗丹,女,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学校范长江新闻学院教师。

    从事新闻工作20年来,我始终胸怀全局,以新闻工作为己任,认准一个字,落脚一个字,做到一个字,走采编播合一道路,长年坚持在基层采访,独立完成和积极参与了全市许多重大活动的采访报道工作,主创作品多次获得省市、国家级奖40多项,获奖作品中囊括了消息、通讯、访谈、评论等各种体裁。其中,电视专题片《揭开戒毒中心的神秘面纱》(主创)获第七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新闻三等奖。电视专题片《小火车和它的师傅们》(主创)获省级政府奖电视社教类专题片一等奖。

    作为一名主持人和记者,在过去从业的20多年里,我参与了全市一些重大和突发事件的现场采访和报道。在采访报道过程中,我最深刻的体会是:作为一名主持人和记者,要深入到一线去,要深入到新闻现场去,这样,才能够发现最本质、最真实的东西,才会发现新闻事实的真相,才能和被采访者面对面,心贴心,才能激发热情,产生灵感,写出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

    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同样一个新闻题材,有的记者拍得有声有色,有的记者却拍的枯燥乏味,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实践出真知”、“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要求自已做到“三勤”、“两不怕”,即“脑勤、腿勤、耳勤”和“不怕苦,不怕累”。对得到的新闻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到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为止。

    2004年底,我偶然从和同事的谈话中了解到,在我市的威远县黄荆沟镇的威远煤矿,还有一辆蒸汽小火车在服役,到年底后,因为企业改制,这辆小火车将退出历史舞台。带着对小火车和煤矿工人命运的关注,我和两名记者深入矿区,进行了前后为期两个月的采访。我们一到煤矿,采访了几位退休的老火车司机。由于这些司机们平时和机器打交道的时间比较多,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就显得有些拘谨,在刚刚见面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接受我们采访。这时候,我们就从他们对这辆即将退役的小火车的感情说起,一提到这个,他们开始感怀起来,回忆起和小火车一起走过的点滴岁月,说到动情之处,司机们的眼圈开始泛红,我们的摄像机完整的捕捉到了这些难忘的画面。

    那段时间非常辛苦,白天跟着小火车的路线在山里忙碌拍摄,晚上住在条件很差的黄荆沟镇那个濒临破产的小煤矿的招待所里。通过深入细致的挖掘素材,不辞辛劳的奔波,我们获得了很多很好的新闻素材,最后将其制作成电视专题片《小火车和它的师傅们》。当初做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一直为能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尾方式而绞尽脑汁。在看完长达几个小时的采访素材之后,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画面里找到了灵感,就是我们在山顶上录的厂区里面放的广播,广播里播放的歌曲是《万水千山总是情》。在片子的结尾,所剩不多的几个工人站在蒸汽小火车前合影,和着这首经典老歌,把工人们和观众对蒸汽小火车的相依相恋的难舍之情淋漓尽致的烘托和表达了出来,这个结尾为整个片子增色不少。

    在节目中,我承担了策划、编导、主持、撰稿、配音的工作,节目播出后,反响很好,此片获得当年内江市以及四川省社教类专题片一等奖。

    在新闻采访中,我经常采用走进现场,现场采访的方式,使新闻报道形式更鲜活,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贴近性和可视性。如《内江:沱江两岸矗新城》这一新闻报道中,为了将内江在西部开发10年来城建方面的成就展现出来,我在进行大量的前期搜集资料后,采用记者多次出境的形式,从不同地点、不同角度将内江的变化很好的诠释了出来,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响较好,获得了当年市委宣传部宣传内江好新闻二等奖。

     在实际工作中,我经常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或是农家院坝,或是田间地头,或是车间工厂,或是突发现场,常常是头顶烈日在现场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用记者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普通人的真挚之心去发现新闻、采写报道。

    20多年的新闻工作,让我深感压力与艰苦,光荣与责任,我更尝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酸甜苦辣。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充满机会,充满挫折,同时又充满满足感的过程。弹指20载,仍觉自己是新兵,世界上恐怕没有太多的职业如同新闻工作一般,需要那么紧密地扣紧时代的脉搏,倾听时代的声音。

    新闻就是生活。回顾我从事新闻事业的生涯,新闻就是我的路,引我从一个起点走向另一个起点,虽难以到达峰顶,但乐此不疲。

    2016年,我转型到内江师范学院范长江新闻学院做了一名教师。2年多来,社会角色的转换,全新身份的投入,让我感触很多。

    2017年参加全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时,上课伊始,心理学老师给学员们举的一个例子让我记忆深刻。

    “我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学到的东西随随便便的教给学生。”老师用惟妙惟肖的语言和表情给我们再现了一名想当老师的大学毕业生向自己导师抱怨的场景。老师继续说,导师听了学生的这话,明确的告诉他,你有这种想法,不适合做老师,因为只有社会的代言人、文化传播者、学生的引路人才具备当老师的特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好传授知识和技能的““经师”。到学校的第一个学期,我每周有3门课程,其中8节是新课,这对于一个刚转型、人到中年的我来说又是一次挑战。那一个学期,我除了在教室上课,就是在家里书房备课,每天备课直到深夜2、3点,就连节假日也没有休息一天,这样的状态整整持续了一年。2年多的积累下来,家里的备课资料已经摞了有半米高。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异常辛苦。但是,为了更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我认为,再大的备课量也是值得的。每当上课时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是碰撞出火花,下课后学生微笑着和老师互道再见时,这时候心里的成就感、满足感、自豪感是所有老师都有过的体会吧!学海无涯,工作无止境,我会永远牢记屈原的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永不止步。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从老师那里得到很好的引导,我们既要做经师,更要成为他们的人师。经师教学问,人师则要教行为、教品德、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才能成为人师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说过,"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他提出为师的四个条件,实际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每次上课前,我会整理好仪表,提前时间到教室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在课后,我对学生提出的专业知识、为人处事、考研就业等方面的问题给予耐心的分析讲解;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并且写上详细的评语;给我指导的导师组、毕业设计组的微信群细心的取一个诸如“学习使我快乐”、“我爱毕设”、“18.2再出发”等有意义的群名;在送走的两届毕业班的最后一节课上,我会精心的准备给他们的毕业寄语:“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要努力的赋予它的意义。今后,我们应该努力把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变成我们的事业,在其中寻求幸福和快乐,寻求价值和意义。”

    在为“人师”的方面,我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会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并对学生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这种影响常常是无形的,潜在的,又是长远的,深刻的。

    进校两年多以来,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度过了转型期,也取得一些成绩。我指导播音与主持艺术2014级4班费娜的毕业设计作品《兰周食记》获得内江师范学院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奖; 指导播音与主持艺术2016级5班王宇豪的《新媒体环境下知性节目主持人发展路径探析》获得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育项目国家级立项;获得2017年度内江师范学院优秀工作者称号。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我应该倾尽一生精力去追求,去坚守。

     

    附:获奖节目、发表论文、指导学生成果、历年荣誉

    获奖节目

      电视专题片《揭开戒毒中心的神秘面纱》,第七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新闻三等奖,1999年,主创

      电视栏目《政协委员论坛创建学习型城市》,省政协、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第六届好新闻评选电视类三等奖,2004年,主创

      电视专题片《小火车和它的师傅们》,省级政府奖电视社教类专题片一等奖,市级政府一等奖,市委宣传部第三届宣传内江好新闻奖一等奖,2005年,主创,第一作者

      电视访谈节目《市府与市民内江市着力解决好百姓生活用气》,省级政府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类提名奖,市级政府一等奖,2007年,主创

      电视专题片《警醒猪价飙升引发的CPI上涨》,省级政府电视评论类一等奖,市级政府一等奖,2007

      电视系列报道《抗洪壮歌》,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第五届《城市之星》新闻专题类一等奖,2007年,主创

      电视专题片《魅力华山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二等创优专题节目奖,2008年,主创,第一作者

      电视新闻《内江着力打造西部新型冶金建材基地》,第六届宣传内江好新闻三等奖,2008

      电视社教专题《愿把慈爱播万家》,市级政府三等奖,2009

      电视新闻《内江:沱江两岸矗新城》获第八届宣传内江好新闻二等奖,2010年,主创,第一作者

      电视连续报道《请把人行道还给行人》,市级政府一等奖,2010

      电视散文《回暖的清溪》,省级政府提名奖,2010

      电视少儿节目《花儿朵朵》,省级政府一等奖,市级政府一等奖,2014年,主创

      电视主持人节目《美丽的阿诗玛和乌江纤夫》,市级政府二等奖,2016年,主创

      广播播音节目《有一种爱叫母爱》,市级政府一等奖,2017年,主创

      广播评论节目《别让让座成为道德绑架》,市级政府三等奖,2017年,主创

      广播文艺节目《我有一片阳光》,市级政府三等奖,2017年,主创

      广播剧《寻找方大曾》,市级政府一等奖,2017年,主创

    发表论文:

    ① 罗丹.真诚面对时代 真诚面对观众[J].西部广播电视,2008.7.

    ② 罗丹.怎样的新闻标题富有吸引力[J].新闻天地,2011,1.

    ③ 罗丹.拒绝虚假报道 维护新闻真实[J].西部广播电视学刊,2011,11.

    ④ 罗丹.打造知识性节目主持人[J].西部广播电视学刊,2011,12.

    ⑤ 罗丹.论新闻深度报道选题的时宜性----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为例[J].山西青年,2017,,(13):278.

    ⑥ 罗丹.浅谈搭桥艺术在采访中的运用[J].山西青年,2017,12(23):230.

    ⑦ 罗丹. 浅谈记者的自我修养[J].赤子,2018,01:28.

    指导学生成果:

    指导播音与主持艺术2014级4班费娜的毕业设计作品《兰周食记》获得内江师范学院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奖;         

    指导播音与主持艺术2016级5班王宇豪的《新媒体环境下知性节目主持人发展路径探析》获得2018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育项目国家级立项;

    指导播音与主持艺术2016级5班李艾玲《新媒体条件下广告对流行文化的影响和塑造》参加内江师范学院2018年度大学生科研项目。

    历年荣誉:

    2005年市广电系统年度先进个人;

    2007年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全市优秀新闻工作者;

    2009年、2014年市广电系统年度先进个人;

    2010年市直广电系统优秀党员;

    2017年度内江师范学院优秀工作者称号。







    推荐表.doc 


    •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版权所有
    •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邮编:641100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