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采访到文学院优秀教师代表黄全彦老师、冯灵芝老师。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黄全彦老师2003年开始从教。现为内江师范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讲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中国诗歌艺术》等课程。黄老师热爱自己的职业,课外常进行科学研究,阅读。
黄老师认为:教书育人是一个光辉的职业,国家兴盛,教育应是第一位。教育不是空穴来风,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达到一个精神高度,要注重与学生交流,相互激发,相互学习。
根据目前大学生的现状,黄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建议: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拒绝同化,拒绝惰性,要不断的学习。社会在迅速发展,为了避免淘汰,要积极融入到社会的竞争中去,万不可懈怠。而大学不是享受生活,而是丰富自己的生活,并要做好终身学习的打算。
在采访中,黄全彦老师多次提到精神层面对个人的影响。黄老师认为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对塑造个人思想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是引导者,教书先教做人,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最后黄老师还给了未来将走向教师岗位的同学们一些寄语:作为一个师范生,要以老师的标准来衡量自己,首先在道德,精神上要达到一个高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同时,要不断的沉淀充实自己,打好学业基础,日后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要不断的调和自己的心理,学会承担。
“学生的认可就是最好的回报”
冯灵芝老师自2015年开始从教,主要讲授《应用文写作》,《文学理论》等课程。冯老师性格活泼,身上充满着90后的活力与执着,虽然从教时间较短,但是面对自己的工作她又十分严谨。
冯老师认为,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很多学生的意识很超前,要多与学生交流,相互影响。常年工作可能会有些辛苦,但学生的认可就是给她最好的回报。
冯老师曾经有一段在凉山支教的经历,这段经历给她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并从中感悟颇多。冯老师认为,很多事情要根据实际环境去改变,但有的事情就一定要坚持己见,在落后的地区工作一定要保持清醒,不忘初心,避免被周遭环境同化,要想着用自己的想法去改变现状,为其注入新鲜思想,而不是瞬间融入环境,得过且过。
冯老师提到:“日后若是作为中小学教师,可能常年上一门课会引起职业倦怠,但一定要记得最初选择这个职业的目的,要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情,认准一件事要努力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