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2016年暑期“三下乡”
“寻美之旅”社会调研队
工作简报
【第二期】
内江师范学院“寻美之旅”社会调研队编
2016年7月14号
目录:
◆ 蜀国名蓝,佛教圣水寺
◆ 千年古镇,盐城罗泉井
◆ 川南明珠,隆昌古宇湖
蜀国名蓝,佛教圣水寺
饮清泉,听禅语,领略佛学的神奇与奥秘。
2016年7月13日,今天寻美之旅队的队员们来到了被誉为“中川第一禅林”的圣水寺。作为一座千年古刹,圣水寺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间,即公元860年-870年,宋代始名兴慈禅院,后因寺后山有泉水流出,终年不涸,水质清纯,甘甜可口,被视为灵泉,故更名为“圣水寺”。于是,圣水寺之名便由此流传下来。
早上8:00,队伍准时到达了目的地。因为凌晨下雨的缘故,早上天气微凉,但是这对队员们的热情没有丝毫的影响。一行人跟随寺院高僧的脚步踏进了这座历史久远,文化深厚的宝刹。行进过程中,师父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佛学的奥义,佛学的世界观以及宝刹建筑的风格与一些简单的佛教礼仪和佛教知识,这些让我们受益匪浅。
参观完后,队员们紧接着便投入到了今天的调研工作中。此时已经临近上午9:00,不时便有香客前来礼佛参禅,烧香还愿。同时,也有不少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于是,问卷组的队员们便上前表明了自己的来意,得到了游客们的大力支持;随后,访谈组的队员们也找到了寺庙的负责人,与其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并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最终,队伍顺利完成了对圣水寺的调研任务。
中午12:00,队员们整理好今天的问卷与资料踏上了返程。
千年古镇,盐城罗泉井
“道长,我们能问你几个问题吗?”,寻美之旅队队员雷鑫来到盐神庙便与庙里的道长亲切地聊了起来。交谈中,我们了解到道长姓府,今年已经70高寿,50岁时在此出家,如今已在盐神庙度过了20年的光阴。这让队员们对道长产生了崇高的敬意,同时也使队员们对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所吸引。试想是什么使道长在此坚守,一转眼便是20年?
于是,队员雷鑫便与府道长继续聊了下去。随之我们对罗泉古镇与盐神庙有了更深的了解。罗泉古镇作为一座千年古镇,据史料记载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同时罗泉的产盐史也整整比资中早了500年,但是这么一座千年的古镇却处处透着迟暮之感。接下来,府道长着重地介绍了盐神庙,道长告诉我们盐神庙始建于清雍正时期,距今已有300年左右的历史。庙里的主要建筑依然是那个时候保存下来的,但是这座古建筑同样没能逃脱被破坏的命运。距今最近的一次破坏便是文革时期,当时,庙里的所有神像被推倒,各种雕刻被暴力破坏,唯一幸免于难的便是依然残存的古建筑整体框架。说到这里,道长便激动起来,从中我们感受到了道长对那段历史的难以释怀。接着队员雷鑫便轻声地问道长:“那师父这里面现在的神像又是从何而来呢?”道长告诉我们这是文革过后他一点一点化缘所来。听到这,队员们已经不再是对道长简单的敬意,大家都被道长这个人与他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所折服。
在盐神庙经过长达20分钟的交流后,队员们便分散开来,实地考察组的队员们沿着街道,看着古镇古建筑因为保护措施不完善而受到损坏,眼中充满了惋惜,但是随后便认真地用笔记录下来途中所发现的问题。访谈组与问卷调查组也积极地对游客与当地居民进行询问、调查起来,从中也感受了游客与居民对古镇现状的惋惜与无奈。
古老的建筑,萦绕在耳边的是历史的回音;时间的流逝,留下来的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若因保护的不完善,让它们消失在岁月里,这是子孙后辈的损失。因此,不能让文物古迹消失在匆匆时光里。保护它们,人人有责。
这便是寻美之旅队的灵魂所在。寻美之旅,不光是去发现美,而是为了更好地去建设美。
川南明珠,隆昌古宇湖
2016年7月15日,今天已经是寻美之旅队行程的第六天。队员们简单地洗漱后便统一去往火车站坐上了前往隆昌的火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队伍来到了古城隆昌。
从车站出来,一阵微风扑面而来,微微缓解了队员们车程的疲惫。此时,天空湛蓝,刺眼的阳光透过道路两旁行道树的树隙洒下来。队员们并没有过多的驻足,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大家便又登上了去往今天目的地的公交。
半小时过后,大家终于到达了被誉为“川南明珠”的古宇湖。望着尽在眼前的古湖山水,队员们似乎忘掉了赶车的疲惫。大家瞬间活力满满,分散开来做起了今天的调研活动。队员们身穿红色的马甲,给山青水秀的古宇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午,太阳似火,但是队员们依然咬牙坚持。汗水沁湿了队员们衣裳,队员们却浑然不觉,大家都想着努力把每一份问卷调查做好,把每一次访谈问仔细,把每一次实地考察认真对待。正是因为大家的努力坚持,让我们完美地完成了任务。我们得到了关于古宇湖发展的宝贵建议,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
下午4:00,大家经过短暂的休息后,结束了今天的调研活动踏上了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