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

  •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动态 >> 正文
    [政史学院]三下乡专题: 寻访李庄古镇之大师风采
        来源:   作者:网站管理员   查看:

      7月15日,当轻风吹拂江边的小草,这座沉睡的小城慢慢的喧闹起来。商户声、打桩声…… 一声一声再让这个小镇醒来。步入李庄的古道,两旁皆为木质结构,岁颇有民居风韵,但古色古香的表面下却充满了商业化的气息。街道两旁的木质房屋中大抵是贩卖特产、纪念品等,却很难在看到原汁原味的住房。

     带着一丝丝遗憾和满心的希望,我们拜访了“李庄文化最后的坚守者”——左照环老师。在左老师的热情介绍下,我们了解到,李庄作为抗战时期不同于其他小镇的中心地位。与成都、重启、昆明相比,借用傅斯年评价李庄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镇,但在当时期却和成都、昆明等这样的大都市并为中国文化四大中心。

     但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小镇,却让岳南在《南渡北归》发出“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的嗟叹。在左老师的叙述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当时大师学子那种坚忍不拔,无碍于环境潜心求学的精神。或许是《孟子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相比当时期条件好的很多的现代却再难出大师。对此,左老师抱有很大信心:“虽然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些学术造假、高考作弊,但我仍然坚信这只是社会的小流,我们应当把握大环境,抓住主流,抓住大方向。在我看来,我们中华民族是非常有希望的民族,不能因为一些不好的东西就否定主流方向。”

      在告别左老师之后,我们来到了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中国营造学社的旧址。在旧址中,实践队伍的队员们看到了当时的学习和办公环境,了解到了当时条件极其艰苦。但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成果颇丰,其中又以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为代表。

     “万里江山第一古镇,大师学子第二故乡”,李庄伊人,长江静卧千年;大师才俊,杏坛颔首流芳。




                                                                          梦回李庄

    •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版权所有
    •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邮编:641100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