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号清晨,阳光伴随着清风降临。在李庄同济广场,已经集合了一支来自内江师范学院的实践队伍。他们整齐着装,带着资料、笔记将以同济大学工学院旧址为起点对李庄四绝进行实地探访。
在此次探访的过程中,队伍首先拜访了位于张家祠堂的百鹤祥云窗。百鹤祥云窗共计50扇,其通体由金丝楠木雕刻而成,每一扇上的白鹤形态各异,镂花精美。在当时,这祥云窗的造价极为高昂,其每一只白鹤价值14两纹银,相当于当时期朝廷一品官员一月的俸禄,换算到现代相当于人民币12-18万元。在窗的两旁有雕刻精美的“福寿”石雕。“福”字石雕左刻葫芦,装李庄白酒,右刻肉块,为李庄白肉,其寓意为“有酒喝,有肉吃就为福。”但令人遗憾的是,名贵精美的窗保存到现在仅有24扇。
第二站为禹王宫的九龙石碑。九龙石碑高2.7米,宽1.3米,雕刻有九条穿梭遨游于云海中的神龙,除正中的一条外,其余八条均呈对称状分布的左右两边,每条龙均可从中仔细分辨出头、身、尾,龙口中还含有一颗可以转动而不脱出的宝珠。寓意为大禹和河之龙制服,疏民天下九河通大海,天下从此没有水涝灾害,造福万民、二说有九州江山一统之意。
第三站为奎星阁。奎星阁又名奎阁、魁星楼等,汉族民间信仰认为魁星是主宰文运之神,奎星阁内塑有一个鬼形的神象,一脚向后跷起,形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象征“魁”字中的小斗字;一手执笔如点状,以示点中了中举的士子。这就是传说的“魁星点斗”。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第四站为“旋螺殿”,它居于李庄南面2.5公里处。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八月,在“石牛山”上建造了一座闻名遐迩的宫殿,因供奉的是文昌帝君,称“文昌宫”。主殿为亭阁式的木结构建筑,平面呈八方形,每边宽与进深均为8米,高12.5米。殿内结构精巧,运用力学神妙,八面均用斗拱重叠由右侧转至顶,呈旋螺状,故名“旋螺殿”。此庙虽经400年风雨地震,仍屹立如初。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营造学社迁来李庄,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黄宗江等曾多次去考察,赞它“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李庄四绝,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典型代表。“东部有周庄,西部有李庄”,其建筑的水平高超,雕刻技术的精美,连梁思成也为之啧啧称奇。





梦回李庄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