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与科学学院2016年暑期三下乡“风信子”调研团编
时间: 2015年7月12日
编者按:自2015年7月10日开始,“风信子”调研团的暑期三下乡各项工作如期展开,“风信子”调研团的三下乡主要是以对古蔺特殊药材赶黄草的调研为主。自三下乡开始以来,各项工作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本期简报就这三天以来的活动开展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目录:
风信子起航出发, 调研团再续新篇
赶黄草基地调研,风信子光脚下田
风信子相约古家,赶黄草调研续写
风信子起航出发,调研团再续新篇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一夜,7月10日一大早,太阳才稍稍露出一点儿踪迹,,风信子调研团队的队员们已经收拾行李在新行政大楼前集合了,7点整,全体队员在西区大门口举行授旗仪式,随后团队坐车赶往古蔺县桂花镇,满心喜悦踏上与赶黄草的相约之旅。
内江——泸州,泸州——古蔺,古蔺——桂花,经过三次转车、长到十二个小时的路程之后,傍晚六点,团队顺利到达目的地——古蔺县桂花乡。一下车,热气扑面而来,与35度的高温相呼应的,是队员们高涨的热情以及对未来八天实践调研生活的期待。
赶黄草基地调研 风信子光脚下田
古蔺的夏天只能用“阴晴不定”这个词来形容,昨晚还是倾盆大雨,今天又是烈日高照,一碗刨冰、一把扇子、一把凉椅,这是享受古蔺夏天最好的写照。可是,内师志愿者服务队的小伙伴儿们却是无暇细细品味,7月11日,来到古蔺县桂花乡的第二天,尽管天公不作美,上午8点,风信子调研团的队员们已经踏上了赶往赶黄草种植基地的路程,开始了新一天的调研工作。
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新市村,一下车,绿油油的赶黄草闯入眼帘,农民正在田里采摘,队员们还来不及休息,就脱鞋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你采叶子,我摘花,你在前面采,我在后面装背篓。此刻,不管是外地还是古蔺当地的伙伴儿,不管是城市里还是农村的学生,众人忙得不亦乐乎。
通过与当地农户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这已经是当地第三年大规模种植赶黄草了,全村共种植了一百多亩地,采用的是药厂承包土地,交由农户种植,专人进行指导,夏季再由药厂统一收购。这样不仅降低了农户种植风险,也增加了赶黄草的种植规模和质量。其中,赶黄草的花朵采摘晒干后价钱可高达50元左右一斤,生叶子一斤也可卖到2到3元,就连主杆也晒干后也可卖到2元多一斤。正常情况下,种植一亩赶黄草的收益可高达两到三万。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种赶黄草比种包谷、谷子划算多了,程序少,价格还高,重点是少操心。”当地农妇告诉我们,她家承包了三亩地,往年收入七八万,今年由于天气原因,赶黄草开花受到了影响,收益也大大下降,不过她明年还准备继续种植。
风信子相约古家,赶黄草调研续写
7月12号,团队乘车离开桂花,带着激情与兴奋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古家赶黄草种植基地。尽管头顶毒辣的太阳,脚踩火热的马路。但这无法阻止队员们继续探寻赶黄草的脚步。
六点就坐车出发,才到达古家,中午有的成员由于晕车导致身体不适,但他们还是选择继续坚持,跟着大部队去古家赶黄草种植基地学习。
“今年天气不好,赶黄草生长收成赶不上前几年,承包的公司也不来集体收货,我们只能自己联系买家,但相比其他作物,收成还算好的。”当地农民告诉我们,他家今年种植了三亩地,今年儿子考上大学,本来还指望赶黄草卖了送孩子上大学,可现在看来是指望不上了,但这并不影响他明年继续种植赶黄草的决心。“种庄稼就是这样,靠天吃饭,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只是希望明年能赶上好气候。”说到这儿,他还带我们看了他家晒干的赶黄草。
通过对古家赶黄草种植基地的调研,团队更详细的了解了赶黄草的种植现状,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古蔺典型地貌——黄荆老林的实地考察,寻找最适合赶黄草生长的环境,并与当地政府联系,争取将调查结果运用于以后赶黄草的种植,促进古蔺经济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