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队员们真实地了解当年红军与彝族同胞结盟的历史,“爱在冕宁社会实践服务队”于2015年7月18日组织了一场重走红军路,学习彝汉团结精神的活动。
队员们一大早就起床集合,收拾行装,首先前往冕宁县红军长征纪念馆,在那里馆长亲自在门口接见了队员们,并让一位经验丰富的讲解员全程为队员们讲解。讲解员首先介绍了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历史,此纪念馆原本为毛主席接见彝族代表的旧址,总面积667平方米,是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的赵家大院。1935年5月3日毛主席在此接见了当地彝族代表,1965年定为红军长征纪念馆,1980年被公布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评为百个红色景点保护单位之一,馆内的历史文物像大家展示了其悠久的历史。接着讲解员为队员们详细讲解了当年红军彝区的历史。通过讲解员的讲解,队员们了解到,1935年初,中央红军转战川黔滇,进而于5月初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境内,冕宁则为红军进入四川取得的第一座县城。为了顺利的完成北上抗日的目的,红军决定由冕宁泸沽过彝区到达安顺场,从而为红军渡过大渡河以摆脱国民党追兵赢得时间。而当时彝汉关系因为当地的汉族军阀对彝民残酷的压榨剥削而显得十分紧张,为了实现红军快速安全的穿越百里彝区,红军战士严格遵守党的民族政策,对彝民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彝族首领小叶丹深感红军诚意,在彝族圣地彝海与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杀鸡歃血结盟。小叶丹为表诚意,亲自护送红军先遣团至汉族聚居的大桥场,并派人引导红军渡过彝区,刘伯承则授予小叶丹一面“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旗帜,并组建了冕宁县抗捐军,虽然抗捐军很快就失败了,但是他们依旧保留了革命的火种,直到革命胜利。接着,队员们参观了馆内收藏的各种革命文物,对那段峥嵘历史了更清晰深入的了解。
紧接着,队员们在当地人民的带领下来到了当年刘伯承与小叶丹正式结盟的彝海风景区,并参观了当地的彝海结盟纪念馆,对彝海结盟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好地明白了彝海结盟对革命的重要性,进而明白了各民族相互团结的重要性。而彝海结盟处、彝海结盟纪念碑等更是对队员们了解彝海结盟这段历史提供更多的历史资料。
在了解冕宁红色文化的同时,队员们还了解到了全国四处卫星发射基地之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70年12月,西昌卫星发射场在冕宁境内动工修建,于1983年底全部建成。因此队员们对中国的航空事业有了更多的了解。
重走红军路,让队员们对当年红军在冕宁的经历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红色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而红色文化对大家的影响也会随着大家的经历而更加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