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
  • 您的位置: 首页 >> 第二课堂 >> 学生社团 >> 正文
    内江师范学院民族风韵文化协会十一月工作简报
        来源:   作者:网站管理员   查看:

    内江师范学院民族风韵文化协会十一

    工 作 简 报

    第3期

    [2017]总第[3]期

    社团2017年11月各项活动汇报

    内江师范学院民族风韵文化协会会编                       2017年12月4日

    编者按: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为增强同学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民族风韵文化协会通过教授会员和我校非会员同学藏羌锅庄,来进一步普及和深入了解民族知识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本协会宗旨以及民族文化,体验到民族的风韵。本期简报就这个月来的活动开展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汇报。

    u 民族风韵文化协会日常“跳锅庄”活动

    目录:

    民族风韵文化协会

      为增强同学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民族风韵文化协会在东区球场进行藏羌锅庄的教授。


      “锅庄”,是因最早多在房屋内火塘边或围绕着火塘唱歌跳舞而得其名。而藏羌锅庄中的“锅”是圆圈的意思,“庄”则是起舞的意思,它是藏羌青年人比较喜爱的歌舞,因为它不落俗套,可以通过锅庄歌词中的比喻配对来表达相互爱慕的情意。


       藏羌锅庄是庄重和典雅的,一般都始于领唱声中,男女拉手成圈,男半圈女半圈,臂连着臂,跟着领舞,边歌边舞,顿地为节,由左而右,分班唱和,此起彼落。人们用歌舞来消除劳动的疲劳,来感谢神灵的保佑,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藏羌锅庄遗存着“火崇拜”的因素,起源于古代雪域儿女围绕篝火或室内火塘,进行祭祀性和风俗性的歌舞。舞者跳舞之前,先举行围篝火咂酒领唱的仪式,歌声从缓慢低沉到热烈激昂,情绪从平稳到高涨,人们围着篝火,踏歌共舞。

    通过日常的教授锅庄,同学们都深刻了解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也为锅庄留下道道风韵,锅庄知识也得到了普及和深入,民族文化的传播道路将变得更加宽广和明亮。

      56个民族是一家,只有对各个民族的民族底蕴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不断加深各民族的友谊,民族风貌的展现才能尽致淋漓。

     

    附件: 第八届民族风韵文化协会活动汇总

    序号

    活动名称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面向群体

    1

    跳锅庄

    日常活动

    天一广场

    协会成员


    •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版权所有
    •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邮编:641100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