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
  • 您的位置: 首页 >> 第二课堂 >> 艺术活动 >> 正文
    《立秋》,晋商文化的鲜活演绎
        来源:   作者:网站管理员   查看:

    山西省话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话剧《立秋》,从2004427日首演至今,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跨越了海峡两岸。已走遍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114个城市)以及台湾省,行程30万公里,演出700余场,观众逾80余万人次,平均上座率达85%以上,深深打动和感染着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其行程之长、一个剧组连续演出场次之多、受众面之大、覆盖地域面之广,谱写了话剧界新的篇章,创下了近年来中国话剧界演出的奇迹,被专家学者赞誉为“新世纪中国话剧的里程碑”。胡锦涛、李长春、刘云山、贺国强等2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和关注。《立秋》被称作是山西文化的使者,她已成为山西的一个文化品牌。《立秋》实现了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奖、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特等戏剧奖、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大奖”和“观众最喜爱剧目奖”、第九届中国戏剧节“首届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纪念中国话剧百年暨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等所有全国重大奖项的“大满贯”。并荣登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品牌”榜。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00多家报刊,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几十家电视台、电台,以及新华网、新浪网等多家现代传媒就《立秋》作了大量报道。200612月,《立秋》赴台北演出,台湾中天电视台、非凡新闻台、东森电视台、三立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台湾联合报、苹果日报等十几家报社记者先后进行报道。

    《立秋》演绎的是晋商题材,它讲述了丰德票号马洪翰家族,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之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总经理马洪翰面对客户挤兑、天津票号被烧、大批国内外借款不能收回的困境,恪守祖训,循规蹈矩,誓死为丰德护碑守门;副总经理许凌翔则主张革新,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将丰德票号融入现代银行业的轨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场“票号派”与“银行派”的纷争在两个情同手足的挚友间展开。弘扬的是“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价值理念;倡导的是“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      主题厚重,寓意深远

    《立秋》生动地描述了丰德票号内外交困、危机四伏以至彻底没落的历史瞬间。反映了他们顽固保守的封建传统思想;展示了晋商自强不息、诚信为本的精神操守;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合理性与保守性之间的重大差异;揭示了历史转变关头和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创新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必然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立秋》打破了以往影视戏剧作品仅以歌颂晋商创业的辉煌为创作主旨,而是具有了明显的反思性、批判性,较为客观公正地对晋商兴衰的历史原因进行清醒的反思,同时又对其传统精神加以肯定。其次,《立秋》没有局限于历史的视角,而是运用当代人的审美眼光去翻新历史,在传统重现的同时,又加入现代话语阐释,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一话剧以“立秋”而命名,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寓意。“立秋”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是自然气候由热转凉的一个转折点。在这里,它关联着历史兴衰,寓意着晋商由繁盛转向没落的深层含义。同时,“立秋”在山西人的风俗中,是个祭祖的日子,这又涉及到了祖宗与后代、传统与现代的历史对话,而剧情的发展与此息息相关。

    二、矛盾多重,环环相扣

    没有矛盾就没有戏,深广的历史背景、宏大的舞台场面、复杂的社会关系、多样化的人物性格,通过强烈的矛盾冲突,恰到好处地充分展现出来。

    矛盾随着地点的变换在不断的转换,而前一个矛盾又为后一个矛盾做了铺垫,过度非常自然。大矛盾套小矛盾,在“银行派”与“票号派”这对大矛盾的斗争下,又置入昌仁、瑶琴的婚姻悲剧、马家父子两代人的价值观的冲突等小矛盾,也正是这些小矛盾才把这样的大矛盾充实起来,通过小矛盾的演绎把特定历史时期的大矛盾衬托得淋漓尽致,使得剧情有血有肉,生动感人。整场戏都是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一气呵成的,所有的情节安排也都按照戏剧矛盾的冲突进行设置。矛盾冲突不断,好戏场景不断,这也正是这部戏“好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鲁迅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同样,地方风味越浓,它的文化意义也就越深远。《立秋》反映的是晋商故事,那么山西的大院文化就是这部戏叙事的大环境。整个话剧在舞美、灯光、音乐以及台词上都表现了浓郁的山西风味,为观众展开了一幅山西民俗风情的画卷。

    《立秋》的序幕,是一张大院的俯视图,飞檐翘壁,砖墙叠嶂,山西深宅大院的宏伟壮观直观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大幕开启之后,呈现在眼前的是大院里的高墙、石狮、牌坊和绣楼等一系列的建筑。其间通过这些建筑的转换,实现移步换景,展现出大院的不同空间,实现了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写意与写实的完美结合,对整个剧情的推进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音乐也注重山西民歌特色的挖掘,并融入了晋剧的调子。剧中瑶琴唱的曲子、马洪翰父子演的一出戏,充分地展现出了山西的民歌与戏曲的独特韵味。

    剧中人物台词,提及山西,提及山西的面食、山西的自然风光,演员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把浓郁的山西文化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四、把真情献给观众,用市场考量《立秋》

    20029月,《立秋》剧本已经写成,而在一年半后(20041月)才最终定稿,在此期间9易其稿。该剧请著名导演艺术家陈颙亲自执导。在《立秋》即将完成之际,由于操劳过度,心力交瘁,她不幸倒在了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上。《立秋》承载着陈颙老师对生命的诠释和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她生命的结晶,艺术的升华。在她去世后,她的学生查明哲先生——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完成了《立秋》最后的合成并多次进行了修改。《立秋》浸注着两代艺术家的心血。       

    《立秋》创作完成后,通过和文化传媒公司合作,首次推向市场,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本地产话剧。有关专家对这部每年演出近百场,五年演出五百场,思想文化内涵深刻、突破地域性、受众面广泛、倍受全国观众喜爱的原创话剧《立秋》予以高度赞扬,是一台雅俗共赏的好戏。她的成功,得益于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得益于新闻媒体和广大观众的热情关注。《立秋》弘扬的是民族精神,是剧院几代人积累的成果,是所有参与者共同智慧的结晶,是两代导演用生命传承的杰作。它是剧院坚持品牌效应,树立产品意识、精品意识和市场意识并努力实践的结果。我们相信这部戏会走的更远,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山西,了解中国,去体会和了解晋商精神,弘我中华民族之气,扬我华夏文明之名。

     

    •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版权所有
    •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邮编:641100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