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号早上九点,队员们如约来到工作室,透过玻璃门便能看见里面有一位面相慈祥和蔼的婆婆坐在靠椅上工作,志愿者推门进去,发现那原来是张晓平老师,老师早早的就到工作室准备工作等着志愿者的到来了

。
队员们围坐一起,张老师耐心的跟志愿者分析了全国各地的扎染文化,云南大理属于白族扎染风格,江苏南通的扎染有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风格味道,湘西扎染则有当地苗族的感觉,然而志愿者四川汉族扎染则是最为正宗,也是唯一的传承。
理论知识学习完毕以后,队员们开始亲手制作,有的用线缠出许多花样,有的用针扎,反正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风味。的确如此,但凡是纯手工作品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每一根线的绕法,每一个针眼的位置,都绝对不会一模一样,这也是扎染的魅力所在。每一件作品都是限量版,都是这个世界上仅此一件的美丽。

“只有培养出了合格的传承人才能使我安心”张晓平老师说。因此,殷切的希望政府能在政策上重点解决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者的后顾之忧。呼吁当代年轻人多了解,多学习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人来继承这一份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