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2017年暑期“三下乡”
鲁地石刻文化考察队
工作简报
[第一期]
内江师范学院鲁地石刻文化考察队编
2017年7月15日
目录:
u 扬帆探索,摩崖文化
u 岱庙访古,汉隶碑刻
扬帆探索,摩崖文化
7月12日,鲁地石刻文化考察队一行来到山东省泰安市,稍作整顿后,队长赵浩森对即将开展的泰山摩崖石刻考察进行任务分工和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次日凌晨四点,考察队成员来到泰山红门,计划从红门上行,到达第一站经石峪。
泰山,是历代帝王封天告地之地。同时,也是儒家释道、传教授经,文人名士登攀览胜之地,许多文人名士留下了琳琅满目的碑碣、摩崖、楹联石刻,而泰山摩崖石刻是名山之最,摩崖石刻现存1800余处,其中泰山《经石峪摩崖石刻经》被誉为泰山石刻中的大字鼻祖、榜书之最。
此行,大家分为三小组分别从书法艺术研究、异体字研究、文本内容,对石刻进行不同方向研究
队员们到达经石峪后,按照分组,进行不同研究。第一分组,由赵浩森带队。他们发现,《经石峪摩崖石刻经》为隶书榜书,兼有楷意,且根据外部形态判断原书写者书写笔法百分之九十以上以圆笔为主。金刚经榜书字形大部分为楷隶常见的正方形和扁长方形,其中每个字大学有半米大。第二分组,由郑婷予带队,主要进行异体字研究。从《经石峪摩崖石刻经》中,小组成员发现“繁简字通用的现象”。以“高山流水”为例,石刻中“高”、“流”繁简通用。刘达带领第三分组,对石刻进行了文本内容的研究。他们发现,《经石峪摩崖石刻经》竟是《金刚经》译本中影响最大的鸠摩罗什译本。《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中国流经最广的一部佛经。这也体现了泰山文化的包容性。
泰山行的最后,队员们重走帝王封禅之路,感受泰山不一样的文化风韵。
岱庙访古,汉隶碑刻
7月14日,鲁地石刻文化考察队全体成员来到了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脚下的岱庙。岱庙,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在岱庙中,张迁碑和衡方碑这两块汉代经典隶书碑刻,成为了鲁地石刻文化考察队的研究重点。
汉代,是一个由篆书向隶书实现完美转型的时代,而张迁碑和衡方碑,无疑是这个隶书盛行的时代里厚重派的代表,这两块碑刻将隶书的质朴与雄浑发挥到了极致,得到了历代书家的推崇与肯定。本次鲁地石刻文化考察队依然是以书法艺术研究、异体字研究、文本内容研究三个方向为主进行考察,通过近距离接触与感受原始文本,增强对碑刻文化更深层次的认识。
张迁碑与衡方碑被放置在岱庙东廊碑刻陈列室,作为汉隶经典碑刻,周身被玻璃罩所保护。到达目的地后,各小组成员立即有序的展开考察与研究。在考察过程中,分管书法和异体字研究的赵浩森和郑婷予两位组长还不时地查阅资料和进行交流,对碑文中的同字异形和古体异体字进行逐个观察与记录,确保了整个考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大约两个小时左右,岱庙汉隶碑刻考察活动正式结束。在这次活动中,组员们通力合作、配合默契,保证了整个考察活动的顺利完成。接下来,鲁地石刻文化考察队将前往山东省曲阜市展开下一步的研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