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
  • 您的位置: 首页 >> 第二课堂 >> 公益实践 >> 正文
    #青春内师,实践在路上# 蜀道羌容羌寨的独特记忆
        来源:   作者:网站管理员   查看:



    走过成都,到达阿坝,就进入了另一片天地,一路上沿江而行,从汶川到达茂县,从茂县到黑虎乡,再到汶川布瓦。走古羌城,看见了魅力十足的羌绣;进羌寨,听见了美妙的羌笛;走进大山,看见了古朴的碉楼。

    走进羌族,志愿者们惊奇于羌族祖先的智慧,在古时候,不借助其他先进工具,他们建成了神奇的碉楼,每一块石头,每一抔泥土都是完全依靠人力运上去的。每一座碉楼都是智慧与力量的结晶。黑虎碉楼,每一块石头都记载了黑虎羌民的历史变迁;布瓦碉楼,每一抔黄土都见证了云上布瓦千年的传说。

    羌笛流传了上千年,见证了羌族千年的变迁。古羌笛主要是骨笛,传说羌人牧羊时把动物皮制成鞭子,绑在羊腿骨上,用于放牧。某天,一牧羊人牧羊的时候,在羊骨鞭上钻孔,用来吹奏,至此羌笛开始发展,逐渐流行!后来牧羊人为报复吃羊的鹰,就捕杀鹰,用鹰腿骨制作笛子代替了羊骨的笛子!现今羌笛制作主要是用产于岷江上游海拔2500米的高山箭竹。羌笛音色独特,充满苍凉之感。热情的羌族老师教我们的队员吹羌笛,给我们讲述羌笛千年的历史!

    羌语与羌笛一样是羌族独有的特色,羌语没有文字,只能口口相传,羌族世代流传的母语目前只有不到百分之四十的羌族人会说了,大部分羌民都说汉语。热情好客的羌民为志愿者们唱起了绵绵的羌歌,声声入耳而又入心,动听的羌歌,迷人的音色也许只能在大山深处回荡了。


    •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版权所有
    •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红桥街1号    邮编:641100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