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2017年暑期“三下乡”
内师“学党史 颂党魂”考察队
工作简报
【第一期】
内江师范学院“学党史 颂党魂”考察队编
2017年7月10日
目录:
内师学子,青春三下乡
忆党员艰辛,学江姐精神
不忘历史,记先辈之苦
内师学子,青春三下乡
7月8日上午8:30,我校2017年暑期以“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为主题的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出征仪式顺利举行。参与出征仪式的有学校副校长张明、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学工部、教务处二级学院相关负责人,团队指导教师及800余名社会实践队员代表。副校长张明做重要讲话,校团委罗建老师主持出征仪式。
校团委副书记秦亚就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做出了四点要求:珍惜实践机会、严格实践纪律、注重安全工作和确保实践效果。随后,来自“墨绿森林”团队的志愿者代表陈云浩做了发言并带领志愿者一起宣誓,志愿者们都坚定的举起他们的右手,一致表现出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展现青春风采、传递青春梦想、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此外,副校长张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社会实践活动是展现大学生风采,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也对今年社会实践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各位师生重视安全问题并做好预防措施,二是希望志愿者们遵循实践,不忘初心,三是希望志愿者们学以致用,把自身学到的本领服务他人,四是希望志愿者们在实践中开展好“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
最后由领导组织部部长张浩、宣传部部长钟建明、学工部部长郭云东、团委副书记秦亚为2017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分队授旗,学生宿舍党员工作站社会实践小分队在行政楼前合影留恋,启动仪式完美结束。
忆党员艰辛,学江姐精神
为深入开展“一学一做”,弘扬革命精神,秉承志愿者誓言。内江师范学院实践小分队—内江师范学院学生宿舍党员工作站一行到达自贡江姐故居进行实地考察。7月9日早上7点整,队员们按照队长的要求准时到达东区篮球场集合出发,目的地江姐故居。此次考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参观江姐故居,学习感受革命精神,二是向当地居民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的宣讲。
上午九时,考察小分队到达江姐故居。静默在青山秀水的呵护之中,这是一处典型的川南民居和农家小院,低檐薄瓦,白墙黑柱,显得十分简朴庄重。队员们怀着无比沉重和敬仰的心情,认真聆听江姐事迹介绍,参观江姐托孤遗书、受刑刑具、遗照等实物展览,深受教育和触动,对江姐那坚如钢铁的意志、宁死不屈的精神、对党忠贞不渝的品质,油然而生崇敬之情。面对一张张还原革命历史的照片和一幅幅壁画,队员们纷纷表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更应该具备江姐身上的品质,忠于国家忠于党,拥有宁死不屈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奉献服务社会。随后,我们走访了江姐村的村民,聆听他们口中更多关于江姐和革命的历史故事。并向当地村民普及宣讲党的基本知识,开展“一学一做”活动和共同学习习总书记讲话。
考察最后,告别了当地热情的村民,队员们满怀激情地离开了江姐故居,同时带走还有江姐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不忘历史,铭先辈之苦
7月10日,内师“学党史 颂党魂”考察队早上七点准时在东区篮球场集合乘坐动车到重庆,随后乘坐公交车到本次考察地点-重庆渣滓洞。
近两个多小时的颠簸路程,终于在上午十点半到达目的地。听介绍,渣滓洞分为外部、内院、外院。首先映入志愿者眼帘的是渣滓洞的外部,该集中营三面靠山,前临深沟,高墙外的制高点有岗亭六座,机枪阵地一处,常有国民党军一个连驻守。在渣滓洞旧址内部,实践队员们通过墙壁上的图片展示和文字讲解,对当时敌我双方战况局势、革命者对黑暗势力的顽强抗争态势增进了一定的了解与认知。感触最深的一名队员说到:“尽管这些历史事件逐渐离我们远去,但它的历史价值依然鲜活明亮。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不但要铭记这些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的牺牲,还要从自我做起,发扬红岩精神,承担社会责任,要无愧忠魂耕耘、无愧祖国栽培、无愧时代担当。”在一间牢房的墙壁上,罗列着“铁窗诗社”的成员们用生命写下的诗篇:“只为祖国不为家,消灭群凶与爪牙”、“革命成功终有日,满天晴雪映梅花”。在看到这些诗后,实践队员们纷纷动容,队长覃雪感慨道:“虽然他们已经不在了,可是他们的精神将永驻我们心中,他们才是真正伟大的诗人。”外院是办公室、刑讯室。外院墙上写有"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等标语。渣滓洞有牢房、审讯室、看守所长室,还有审讯台、铁锁链、竹签、辣椒水、老虎凳等酷刑,实在难以想象这些酷刑用在人身上的痛苦。
渣滓洞,是一座凝聚着革命者血泪和民族记忆的建筑,此次渣滓洞之行,不仅让考察队学习了共产党员在监狱中依然坚持不屈的反抗斗争的精神,也让他们对革命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