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在实践中认清时代面临课题,把握国家发展方向,在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根据团省委及学校团委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校团委决定开展关于征集2018年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地点
2018年7月—8月,地点不限
二、参与对象
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专科学生
三、活动项目
结合我校常规实践活动开展,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青春扶贫助力乡村振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主题,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老区、改革开放发源地、国家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等,开展政策宣讲、走访调研、扶贫济困、支教支农等活动。参考主题如下:
(一)逐梦计划
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引导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组织在校全日制大学生进机关、进企业、进金融机构、进科研院所、进社会服务机构、进基层开展实习活动。
(二)青春扶贫
结合学校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组织实践团队深入凉山州越西县、泸州市叙永县和内江市资中县等帮扶地贫困农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心愿征集、教育帮扶、政策宣传等活动。
(三)社会调研
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及科研项目,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科技、文化、创业等方面创新形式进行调研,以了解社会现实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现状,准确认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四)理论宣讲
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老区、农村乡镇、城市社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四进四信”活动,向人民群众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丰富内涵,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五)精神传承
以继承发扬红色精神、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重走红军路、重温革命古迹等活动为主题开展活动。引导大学生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将热爱祖国的满腔激情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实际工作中,艰苦奋斗,求实奉献。
(六)专业拓展
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开展见习实习实践活动,了解创新创业最新动态,掌握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及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做到自主就业、多种方式就业、创新创业,增加职业体验,提升专业能力。学生可利用返乡的机会,组建大学生返乡支教团,开展专业拓展实践活动。
(七)社会公益
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秉承“服务社会”的理念,怀着“爱心传递”的情怀,组织实践团队到国家中西部或其他基础教育薄弱的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县(区),以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孤寡老人为重点,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扶残助残、爱老敬老等公益扶贫活动。
(八)足迹寻访
通过开展访问老党员、寻访内师优秀校友、探访内师优秀青年学子等寻访活动,学习优秀党员、优秀校友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在学生工作、生活中将这种奉献精神付诸实践中,确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争当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当代大学生。
(九)其他方面
结合专业知识及感兴趣的相关问题,以创新的形式,开展贴近生活与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社会实践形式
社会实践活动将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普遍要求与重点提高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创新创业相结合,由学校与学院共同组织,分级管理。
(一)集中组队
各单位、各学生社团组织本单位学生组建社会实践团队,各团队自行招募队员分赴各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二)分散实践
全校学生要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返乡、实习、兼职、勤工俭学等机会,就近就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六、团队性质及确定办法
我校2018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通过按照确定项目方向申报组建社会实践团队。团队分为校级团队(包括直推和竞标)、普通团队。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
|
队伍数目
|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
5
|
建筑工程学院
|
5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4
|
化学化工学院
|
5
|
计算机科学学院
|
6
|
教育科学学院
|
7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7
|
张大千美术学院
|
7
|
生命科学学院
|
5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7
|
体育学院
|
7
|
外国语学院
|
7
|
文学院
|
6
|
范长江新闻学院
|
4
|
音乐学院
|
5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6
|
公益组织中心
|
7
|
校内职能部门
|
5
|
注:
1. 每个二级学院直推一支成为校级队伍;
2. 除直推队伍以外,通过竞标的方式产生额外校级队伍;按照学院人数,千人以下1支竞标队伍,千人以上2支竞标队伍。
3. 参加竞标的团队,竞标成功为校级团队,其余为普通团队。

七、申报要求
(一)组队要求
1. 人数要求: 建议每支队伍人数为10~15人(包括队长)围绕实践主题组队,鼓励跨班级、跨专业、跨学院、跨学校组队;
2. 实践时间:7~15天;
3. 指导教师:至少1名指导老师随队指导;
4. 指导单位:实践团队必须要有指导单位。
(二)责任须知
1. 指导单位的责任与义务
(1)负责管理实践团队的社会实践活动;
(2)负责做好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中的安全保障;
(3)负责通知实践团队有关社会实践相关事宜;
(4)负责组织实践团队进行相关培训。
2. 指导老师的责任与义务
(1)遵守学校和活动所在单位的相关制度和师德规范;
(2)带队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时时关注学生的各项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随时向学校主管领导请示汇报;
(3)随时留意学生在财物保管、学习、健康、环境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并配合所在单位做出适应的应变处理;
(4)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维护学生的各项安全,负责活动中学生的纪律教育、行为管理和安全教育;
(5)对严重违反活动纪律者,带队教师有权决定终止其活动,并及时向学校汇报情况,以便处理。
3. 队长的责任与义务
(1)活动策划:设计合适的实践主题、拟订可行的实践计划、设计合理的活动路线和队员安全保障方案等;
(2)信息与资源整合:获取开展实践的必要信息、整合准备活动材料、合理安排团队成员职责、加强安全保障;
(3)社会调查:设计调查方法及调研提纲;
(4)社会交往常识:学习并了解社会实践地风土人情和社会礼仪,做到未雨绸缪;
(5)负责团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4. 队员的责任与义务
(1) 在社会实践前期准备中,明确自身工作,制定相关计划;
(2)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循学校和学院的相关规定;
(3)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指导教师和队长的相关安排,按照既定时间计划开展活动;
(4)在社会实践结束后,认真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申报材料递交要求:
|
递交材料内容
|
详见
|
要求
|
汇总单位
|
材料递交时间、地点
|
1
|
《申报书》
|
附件1
|
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各一份,由各团队指导单位的党总支书记和指导老师签字盖章
|
各团队指导单位(各二级学院实践部)
|
暂定时间:6月11日(8:00-18:00)
地点:校团委实践部办公室(原工程学院学工办103)
|
2
|
《团队统计表》
|
附件2
|
3
|
《校级团队活动备案表》
|
附件3
|
4
|
《实践团队信息一览表》
|
附件4
|
电子文档
|
实践团队负责人
|
请各学院团总支高度重视,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广泛宣传动员,扩大覆盖,加强指导。请各学院积极联系项目,拓展实践基地,切实做好本学院2018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工作。同时,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期间队员的人身安全,要对队员的饮食、住宿、出行等工作制定详细、周密的安全方案,避免出现意外安全事故。
(一)高度重视。组建团队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础性工作,也是我校打造人才培养第二课堂的关键环节。未参与本次申报的团队不能具备入选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的评选资格。在实践活动结束归来后,各学院按照要求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汇报会。各学院的暑期“三下乡”汇报会将作为年度评选五四红旗团总支特色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精心组织。各学院要广泛动员,深入挖掘社会资源,做好团队组建和院内推选工作。团队组建要与基地建设有机结合,注重发挥现有基地的作用,在有余力的情况下,根据重点团队项目开拓新基地。各二级学院团队组建情况、参与社会实践人数、评优人数,活动开展效果将作为优秀组织奖评选参考指标。
(三)加强指导。各学院选择热心学生教育、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团队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学生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成长实际选题组队、撰写方案并组织实施。详细流程参考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流程表(详见附件5)请各级团组织高度重视,积极宣传,重点组织,共同开拓学校社会实践新局面。
如有疑问,请咨询:
校团委:
刁沛、冯杰 老师: 0832-2341077
校团委实践部:
胡 森:17780828797 谢姝娴:17790596365
伏川东: 15284739581 郭乔洪:18483284936
共青团内江师范学院委员会
2018年6月5日
附件1:申报书模板.doc
附件2:团队统计表.doc
附件3:校级团队活动备案表.docx
附件4:实践团队信息一览表.xlsx
附件5:2018暑期社会实践流程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