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
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通知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共青团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团中央《关于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通知》精神,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增强体质认知、提升身体素质,努力培养青春健康、朝气蓬勃、体魄强健的青年一代。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动员并组织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激发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不断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二、总体目标
以“健康身心,强健体魄”为总体目标,促使大学生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和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减少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形成大学生热爱锻炼,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措施
(一)坚持一校一特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策划具有大众化、地域化、民族化特色的体育项目,改变学生单一的体育锻炼方式,增强体育锻炼的吸引力。具体措施如下:
1.开展主题鲜明、新颖的主题团日活动。举办如“百闻不如一健”等主题团日活动,通过邀请省内运动健将深入校园,开展交流分享、体育研讨、训练指导,提升学生参与兴趣。并适时在全省范围内选取部分高校进行试点推广。
2. 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在高校内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组织定期、定点开展民族类体育活动,举办如武术、摔跤、射箭竞赛等。
3. 开展具有浓厚高校特色的专项体育活动。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特点,设计一些不受场地、天气等因素影响的运动,如“健身走廊”、“宿舍舒展操”等易学、易练、易普及的健身活动。大力倡导大学生喜爱的时尚运动课程,推行特色体育俱乐部,精心安排活动表,如形体、塑身、防身术、室外拓展等。
4. 开展以宿舍、班级、实验室、生活园区为单位的社团活动。把握体育锻炼重在基层、重在学生的原则,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加入或创建特色体育社团、兴趣小组等。对于学生参与性强,锻炼效果好的社团,学校体育部可分派指导老师,加强指导,加大投入,进而发挥体育锻炼示范带动效应。
(二)坚持一天一小时:大力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积极拓展锻炼的时段和空间,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具体措施如下:
1.与早操、体育课相结合,各高校在确保每天体育课锻炼质量的基础上,制定晨练制度(时间为30分钟至45分钟),积极开展跑步、健身操、集体舞等活动,保障每天锻炼一小时。
2.与课间活动相结合,各高校充分利用校广播站优势,在课间时播放轻松愉快的乐曲,组织学生开展舒缓、拉伸操等锻炼活动(时间为15分钟)。
(三)坚持一月一分享:号召学生分享体育锻炼中的成果,发挥新媒体优势,通过微博、微信、人人网等渠道,每月进行照片、视频等体育成果的分享展示。具体措施如下:
通过依托高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每月发起“我的身体我做主”、“我的运动风采”等照片、视频分享展示活动,同时开展微话题讨论、微访谈等活动,配合线下主题活动的开展。每月将活动中表现积极的个人、宿舍、班级在官方微博中予以公告,在校园内营造青春健康的生活风尚。
(四)坚持一年一评选:配合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强化体育活动开展和完善体质标准测试,每年定时总结评选各高校实施体育锻炼的成果,以评促改,推动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开展。具体措施如下:
各高校要建立相应的考核评选制度,每年定期评选先进典型和优秀项目,组织开展争创“我身边的百炼之星”活动,鼓励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宿舍、班级、社团等,充分挖掘和总结各高校的经验和做法,推动高校体育运动广泛、持久有效开展。
四、推进步骤
(一)准备部署阶段(4月):各市(州)团委、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各高校相互配合支持,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各高校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计划,于4月18日前上报团省委学校部。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1月):各市(州)团委、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各高校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把各学校开展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工作重点,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和活动汇报,并将汇报材料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三)总结交流阶段(12月):各市(州)团委、各高校择时对坚持各锻炼的宿舍、班级、社团等学生集体予以表彰奖励;总结推广体育锻炼中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典型,经验材料可于12月1日前上报团省委学校部。
五、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各级团组织要充分认识“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做好任务分工,确保体育资源和力量投入,努力将活动办出成效、办出影响。
(二)贴近学生,把握特点。各级团组织在开展主题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带动基层广泛参与。要围绕锻炼主题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活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形成合力,扩大影响。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利用校园门户平台等各种宣传媒介,发挥新媒体、校报、校广播站等各种校园媒体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广泛动员学生参加,大力宣传,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持续为主题活动的深入推进营造良好氛围。
团省委学校部
2014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