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团委网登载此文出于丰富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每一个经过时间淬炼的品牌,都有一种独特的风骨,支撑起一长串人们百听不厌的故事。汇佳,中国首批民办教育的探索者、国内最早的国际文凭组织IB项目的加盟校、第一所走出国门的“中国国际学校”,用二十三年时间持续做着一件事:让中国的孩子享受到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中国民办教育的领航者
作为汇佳学校的创办人,王志泽曾被一种无形的差距所刺痛:“20世纪80年代,出国考察国际数据处理方面的业务时,我鬼使神差地走入了一所学校,那一排排整齐的电脑,教室里明快的颜色,学生们的创意和素质都在向我无声地炫耀:这就是我们的文明,这就是我们之所以比你们发达的原因。”
这种痛处被1993年《北京日报》一篇国家鼓励兴办私学的文章所点燃,随即转化为果决的行动与热情:从如火如荼的科技前沿,转战到举步维艰的基础教育领域。这一举动足以让所有人震惊,但在王志泽看来却是那么自然,因为这份教育情结与责任感来自他内心的召唤。
他要办一所不一样的学校,在那里,孩子们可以在气派的计算机房里熟练操作,每个人都掌握一门自己喜爱的乐器,他们随时都能用英语(精品课)与外教自由交流……在那个计算机还属于高端奢侈品、人们出国留学(课程)的意识也刚刚萌芽的时代,这位教育的探路者已经将学校的发展清晰地定位为新型国际化。那一年,新东方与汇佳同时起步,前者从事出国留学的社会性非学历教育,后者将重心放在探索高考(精品课)之外的基础教育路径选择之上。而那些与汇佳同时起步、共同关注基础教育的私立学校,全部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如今依然风华正茂的,唯有汇佳。
第一所获得国际文凭组织IB项目授权的中国国际学校
自从那次偶然踏入国外的校园,王志泽便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逢到国外出差,总要挤出时间参观当地的学校与企业,感受那里的教育氛围与企业文明。汇佳学校的创办,更加快了他探寻的脚步:有没有一种适合中国、适合未来的先进教育体系?能否为中国的孩子寻找到对接世界一流大学的桥梁?
汇佳团队马不停蹄,奔赴全球各个发达国家考察,但凡获悉哪里有国际性的教育论坛或教育培训,总会跃动着汇佳团队的身影。他们迫不及待地追寻,好似在与时间赛跑,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尽快探明方向。
IB项目引起了汇佳团队的注意。不仅因为它是全世界目前最大的教育课程,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在校生超百万,更重要的是它用一套更合乎教育规律的评断标准来衡量人才,自然,授课的方式也大相径庭。老师不再是一味侃侃而谈的主角,变成了循循善诱的引导者,把每一个孩子都调动起来,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学会与人协作,训练探究事物的本领、敏锐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这对于在题海战术中挣扎、在记忆力比拼中一决胜负的高考大军而言,实在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却为那些不想或者不能跟上高考节奏的学生另辟蹊径。
拒绝唯成绩论英雄,反对一把尺子量天下,而是将人的十个关键习惯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这是IB项目之所以打动汇佳团队的关键。这个起初为解决欧盟国家外交官等“移动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而研发的课程体系,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彰显了它的前瞻性,也实现了与世界主流大学的无缝对接。全球数千所著名大学都为IB学生敞开了大门,无论在欧洲、澳洲,还是美洲,即便是常青藤名校也悉数欢迎。
申请IB项目的过程甚是复杂,考核则极为严格,硬件设备和学校师资,都有非常明细的要求。计算机室的教学软件、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课题、图书馆的藏书量、IB资料室的教学大纲、教科书的配备等都要一应俱全。还要对任课老师逐一面试,看他们的教学思想、语言水平、对教学大纲的理解等是否符合IB精神。汇佳团队对IB项目的深度认可、深入研究与高效执行,打动了IBO组织的负责人。1997年,当古德本先生在中外媒体记者招待会上发布汇佳成为IB项目成员校时,全校的师生都热血沸腾,那些厚厚的翻译资料,那些用英语来教物理和化学的方案逐渐明晰,那些夜以继日开会研讨的日子,都变得如甘如怡。中国的教育界也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终于有一所中国国际学校获得了国际文凭组织的认可。
汇佳占尽了先机,但能否打赢这场教育的持久仗?1998年第一届汇佳IB教学的路走得极为曲折,不是汇佳的教育思路、教育水平出了问题,而是作为教育界的开路先锋,还有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即引导中国的家长认识教育的本质,认识孩子的特点,认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1999年,当汇佳老校长王家骏坐上法庭的被告席时,一场由零分试卷引发的家长联名状告学校的官司闹得沸沸扬扬。教育先锋会不会变为教育先驱?1998届最终坚守的11个孩子,用优异的成绩,将这场官司,将这些盲目的指责击得粉碎。汇佳赢了,赢得了威望,赢得了赞誉,更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招生人数逐年翻番。至今,汇佳已为世界一流大学输送了数千名学子,获得了那些挑剔的大学教授们普遍的赞誉。
为了将IB的十个习惯更扎实、更深入地贯彻到孩子们的成长轨迹中,汇佳幼儿园、小学、初中也全部引入了IB的评估体系。3~19岁,这个关乎一个人生命质量、人生宽度、价值厚度的阶段,有了IB课程的保障。
持久地走在创新的道路上
“做一个伟大的中国人”,是王志泽在汇佳创办之初慨然题写的校训,尽管他笃定地坚持新型、高品位、国际化的办学宗旨。这在当时看似的一对矛盾,在汇佳得到了和谐统一。IB项目的国际化,不是要抹杀民族特色。一个连自己的母语都说得磕磕绊绊,对自己的母文化一知半解的人,犹如根系缺失的树苗、随波逐流的浮萍。全世界之所以欣赏你,是因为你的独特,而非你与我一样。双语双文化,让走向世界舞台的孩子有了庞大的发展根系,也具备了欣赏与融入世界文化的尊重与包容。
2004年,应新加坡政府的盛情邀请,汇佳走出国门,在海外创建了中国第一所“中国国际学校”。看到90%以上黄头发、蓝眼睛的洋娃娃在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王志泽真正踏下心来,得到国内与国际社会的双重认可,才称得上真正的汇佳模式,才不枉成为一名做教育的人。
改革开放后,中国用二三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几十甚者数百年的发展之路,在互联网时代快速迭代的今天,十年堪比百年。历经二十三载春秋,汇佳恰如那历久弥新的百年老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后,潜藏着一段段九曲回肠的岁月与对教育的款款深情。
当汇佳将那些曾经不被看好的“差等生”陆续送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殿堂,当持续的教育探索与创新由这所中国私立民办学校所谱写,当越来越多的国际一流大学更青睐于汇佳毕业的学子,我想说,汇佳这所老牌IB学校正青春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