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后中国留守儿童舆情事件突增,非正常伤害事件增幅显著;同时,重点大城市的义务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4月26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6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透露上述内容。
蓝皮书从就近入学、择校治理、校际差异三个方面,对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进行抽样调查。其中北京、上海等重点大城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满意度基本处于中等偏上状态。
与2010年的同类调查数据对比,5年来,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多数城市满意度增幅超过10%。上海2015年和2010年的满意度相比,增幅排第一,达18.83%。
此外,流动儿童受教育满意度首次出现负增长,最严重的是北京、上海、广州。与2010年该项满意度相比,2015年北京市满意度下降8.54%,在19个重点大城市中降幅最大;上海市2015年下降3.58%;广州市2015年下降6.01%。
自主招生被社会看成“小高考(精品课)”
2015年可视为考试招生制度的“深改元年”,这一年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出现了系列重大变化。
蓝皮书认为,真正要关注的问题在于自主招生考试和高考的关系应如何界定?性质、内容和形式如何区别?蓝皮书认为,由于缺乏对招考的深入研究,只是凭借感觉和经验开展工作,大学招生机构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不清晰。再加上自主招生联盟的出现,自主招生被社会上看成是“小高考”,弱化了自主招生的意义。
2015年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中出现的一个高频词是“竞赛”。蓝皮书认为,大学招生机构一方面缺乏通过阅读学生申请材料进行选拔的经验,另一方面,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对学生申请材料的诚信度缺乏信心,不得不仍看成绩说话。
蓝皮书认为,自主招生改革就是高考制度改革的一个过渡,最终目标是让大学招生机构学会招生不仅仅通过考试成绩,而是要通过一整套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做出全方位的整体性评价。
蓝皮书显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巨大,且集中在劳务输出大省,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东方IC 资料
留守儿童舆情事件高发,去年达到顶峰
蓝皮书以浙江、山东、重庆、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甘肃10 省(市)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为样本,结合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再通过微博、报纸、网络等媒体搜索获取的239起留守儿童舆情事件分析发现,2010年后留守儿童舆情事件突增,非正常伤害事件增幅显著。
蓝皮书显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巨大,且集中在劳务输出大省,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但初中阶段留守率高于小学阶段;父亲外出和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比例较高,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面临母亲缺位;留守儿童中有三分之一属于隔代监护,五分之一处于同辈监护等状况。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处于监护不良或监护缺失状态。
蓝皮书认为,2010年之后,中国社会进入留守儿童舆情事件的高发期,2010-2015年间出现了206起,其中2015年为43起,达到顶峰。留守儿童舆情事件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其中留守儿童非正常伤害舆情事件占比最高,其次是意外死亡。
留学(课程)低龄潮背后折射中国社会矛盾
2011年,中国超过韩国成为美国高中留学生第一大生源国。
蓝皮书通过对在美小留学生的观察和访谈,发现寄宿家庭问题,语言与文化融入问题,人际交往、情感生活和消费,学校选课、成绩、买课代考,升学问题与就业问题是小留学生必经过程和关口,同时也反映了小留学生实际的学习和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蓝皮书认为,低龄留学潮和小留学生问题暴露的不仅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问题,更是更深刻的中国社会矛盾的反映。
蓝皮书建议要从根本上改革中国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一是改变应试教育的单一评价方式,真正减轻大多数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通过尊重教育规律实现教育本身的分层;二是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教育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估上与国际接轨;三是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分配机制,实现人人平等的资源分配环境,实现宽松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