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与严重少子化叠加的人口新常态。这样的新常态要求生育政策必须随之调整才能够适应人口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双独二孩、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之后,全面二孩政策正在酝酿落实。但由于对中国低生育率现状的判断不一致等原因,这项涉及亿万民众福祉的公共政策进展缓慢。
从双独二孩、单独二孩的实践看,民众整体的生育意愿确实比较低。那么,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到底有多少低?民众为什么不愿意多生孩子了?中国是否已经掉入低生育率陷阱?这将对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了人口学者、高级统计师姚美雄,听他用统计数字来解析真相。
中国已经掉入低生育率陷阱
第一财经日报:最近关于中国是不是掉入低生育率陷阱,有不同的声音。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已经掉入低生育率陷阱,有的认为还没有掉入低生育率陷阱,您的观点是怎样的?
姚美雄:判断中国有没有掉入低生育率陷阱,首先要明确到底总和生育率低到什么水平算是掉入陷阱。从历史和国际的经历看,总和生育率1.5水平是一个高度敏感警戒线,一旦滑到1.5以下,就进入了低生育率陷阱,很难回升。除了瑞典和法国外,目前还没有别的国家在跌破1.5之后重新回到1.5水平,更没有一个国家回到2.1的世代更替水平(编者注:即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相等,总人口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1989年日本生育率创1.57新低时,震动了日本政府和国民,被称为“1.57”危机。日本政府立即采取多项措施鼓励生育,但至今,日本生育率连到1.45水平都未出现。
中国由于实施了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1下降到1980年的2.24,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下降到更替水平之下,至今已有20多年。近10多来年全国总和生育率在1.4至1.5间,远低于2.1更替水平,大大低于世界2.5的平均水平,甚至比发达国家水平1.7还低。
当前,我国上世纪80年代出生及独生子女育龄妇女进入生育高峰期,但是2014年出生人口仅增加47万人,几乎没什么反弹,10年前国家有关部门预判的出生高增长量并未出现。并且单独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婴儿潮也未出现,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共有145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仅占符合政策人群的13%。单独二孩政策“遇冷”,说明百姓生育意愿真的已十分低下,表明我国已掉入低生育率陷阱。
日报:在中国大家都知道,这么低的生育率跟政策限制有关系,现在政府正在酝酿放开全面二孩,会不会政策放开之后生育率就有提升,就能爬出低生育率陷阱呢?
姚美雄:政策限制确实是中国低生育率现状的重要原因。可以说,独生子女政策长期实施是导致中国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制度基础。按照城市1孩、农村1孩半的制度设计,政策总和生育指标是1.46,本身就低于1.5。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旦放开生育限制,生育率就有明显提升。因为除了政策限制之外,社会转型也对生育起较大制约影响。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生育率下降是个必然趋势。从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等东亚发达经济体看尤为显著,这些国家或地区生育率目前处于超低或危险水平,都陷入低生育率陷阱。